近來我發現,在那些針對「熱衷探索自然」的戶外活動愛好者和發布秘境貼文者所日益增長批評裡,最常見的莫過於:
「遊客會製造垃圾!」
「這些地方很多人去的話,接下來就等著看到滿地垃圾吧!」
「這些『熱愛大自然』的人們就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不能開放戶外景點給一般大眾,因為他們都不負責任,而且會破壞環境!」
但,真的是這樣嗎?這些遊客是將大量塑膠垃圾傾倒在山林河川當中的主力嗎?讓我們來深入檢視一下這個議題:「為什麼有些廢棄物的最後下場,不是在掩埋場、焚化爐、回收廠、或是相對應的公共衛生處理單位呢?」
不幸的是,一些不成熟的遊客走進了大自然,把垃圾丟在那裡。如果您拜訪任何受歡迎的瀑布或溫泉,可能還會在那裡看到一些垃圾。
遊客傾向於做出兩個錯誤的假設:
<露營垃圾全是可燃的>
這是錯誤的。就像您在家一樣,應將垃圾分類為廢物和可回收物,並隨身攜帶離開。您的垃圾都不應進入營火中。
<食物會迅速分解在自然裡>
雖然沒錯,但蔬菜和加工食品分解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橘子皮,蛋殼,骨頭可能需要數年。如果您將麵條或白菜扔進河裡,它們就不會被魚吃掉。它會在那兒呆數周和數月,聞起來酸味並腐爛。即使魚類和動物確實吞噬了您的垃圾,但餵養野生生物也不是您的工作。有生命力的食物種子最終會成為入侵物種,奇怪的食物會使動物生病或死亡。所有多餘的食物都應隨身帶離開。沒有例外。
更糟糕的是隨處可見的煙蒂頭。為什麼吸煙者不認為這些有毒的塑料和化學物質是垃圾?這是無法接受的。
儘管這真令人氣憤,但它並不是山上垃圾的最大來源。嚴重的系統問題是與垃圾收集和處理需求有關
這支影片當中,展示了位於高雄六龜葫蘆谷瀑布的一些垃圾堆。這裡的地勢陡峭,任何被丟進森林裡的垃圾都會沿著斜坡滾下。每當雨水來臨之際之際,重量較輕的塑膠製品就會被沖刷到河流,一路漂流至下游,也就是大家會去玩耍的瀑布那兒;最終,它們進入海洋,並被海浪打上遙遠的某處沙灘。
不過,這隻影片清楚地展示了何謂「誤解」:第一眼看過去,覺得只是幾個保麗龍手搖杯和一些大家會為了踏青而帶出門的東西。但當我們再次細看,裡面居然出現水桶、巨型農用塑膠布(通常寬幅至少為一公尺,幅寬則可長達數十公尺)、農藥空罐、傢俱、和一般家庭垃圾:那些「沒有」任何一個去健行的人會帶著走的物品。這些廢棄物源自山裡,最有可能的來源也就是那些住在山裡的人們。那些垃圾,並非外來者所帶去的。
這並不罕見,也非單一事件。只要在任何山路旁停下,低頭向山壁下望去,就能看見成堆的垃圾袋。那些都是在家裡打包綁好的家庭垃圾,然後在行進中的車上往車窗外扔。家庭垃圾,是來自家庭,並非來自露營者;只要能檢視這些垃圾裡所含有的文件或郵件,便能揭曉它的來源。
即使這些會任意丟棄垃圾的人們只佔了山間居民的極小部分,他們還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而在山區違法傾倒垃圾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破壞力。無論是什麼原因,有部分居住在山上的住戶,偏好將家庭垃圾棄置於河川勝於妥當的處理。這裡所討論的並非這裡一個、那裡一個的零星垃圾。一個住在台灣的四口家庭,年平均垃圾製造量大約1600公斤。這樣的垃圾量,實屬相當巨大。
而正是因為一個家庭所能產生的垃圾量如此龐大,我們實在很難切確了解這樣的(隨意扔丟家庭垃圾)行為究竟擴及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在路旁的樹叢裡看過不下數百件垃圾⋯⋯或許數千件了也不一定。但這是因為數十或數百個家庭這麼做,我並無法斷言。唯一能確定的是,塑膠垃圾將「傳承」好幾世代。
如果今天去到偏鄉,將垃圾丟進垃圾桶裡,那些垃圾下場的可能性之一是,人們請來收垃圾的那些車隊將垃圾從民宿或餐廳接走,沒有依照環保署的規定處理,不但沒有把垃圾載到目的地,他們會找個在附近不為人知的地點就隨便把垃圾給倒了。山林裡滿滿都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河裏所見的一部分垃圾,就是從這些非法掩埋場所洗刷出來的結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部分之外,卻還有其他來源也正在為這樣的情況有所「貢獻」:在許多地方,整卡車的垃圾就是直接傾倒於山路邊,直落山腳的河中。這裡所指的,並非單純的家庭垃圾或傢俱,而是包含來自建築、農業、和工業等的大型廢棄物。諸如此類的物件並非一般民眾所能接觸的到;那麼,之所以會在這裡看到這類型的垃圾只有一個原因:無論是本身製造這些垃圾的單位,或著是他們委託的民間清潔業者,最終選擇不按常規處理廢棄物,選擇違法私了,隨意傾倒。政府的相關單位真的應該要發展一套策略,來確認這些垃圾最終有好好抵達該去的地方。
每年颱風來臨,就會把這些成千上噸的垃圾帶到海洋。但那些垃圾堆卻不會因此減少:因為卡車會帶著新一批的垃圾來再度傾倒。
在對這一切麻痺之前,我那時還會拍攝影片來講述這樣的情況;但現在,我只會假裝眼不見為淨。
話說回來,我倒是能夠理解為何有些偏鄉的家庭垃圾並無法抵達該去的目的地。我本身就是來自於美國的偏鄉地區。在我的成長過程當中,並沒有「公共收垃圾」的這項服務。我們將廚餘做成堆肥,埋在遠離主建築的庭院一角,用落葉堆在上方,放置兩年後再挖來替花園施肥。垃圾和回收物會分在不同的袋子裡。每週一次,我父親會將這些袋子用車子載去離家約二十分鐘車程的郡屬廢棄物集散地和回收中心。的確,整個過程費力費時,但做好回收和妥當處理廢棄物對我爸爸來說非常重要,而我們當時也有這過程裡所需的一切資源來達成這項任務。
但並非我們的街坊鄰居都這麼做。有些家庭沒有時間好好處理垃圾,所以就把成堆的垃圾、生活用具、壞掉的車子和玩具等等,隨意散落在他們的住家四周。這也是相當常見的街景一隅。
在很多方面來說,偏鄉跟都市的生活條件比較起來,的確是不方便許多。以現實層面而言,實際的生活、家庭、經濟狀況,樣樣都會佔去不少時間。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每每在需要之際,花上一個小時來丟好垃圾。但也有人是「能做,但我就是不想做」。沒有垃圾車的時候,他們便會選擇最為便捷的方式。政府真的應該針對山間社區提供更多的收垃圾選項。
我在這裡所訴說一切其實大家都了然於心,卻鮮少被提起。大部分在山林間那些路旁和河邊的垃圾並非來自登山客或是瀑布遊客。那些垃圾來自於那些從未抵達掩埋場的一般人類消耗結果。住在山間那些人們也不願見到如此景象。但這就是現實狀況。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看到像是「殺風景!苦花潭遍地遊客垃圾 部落擬封閉」這樣的標題時,總會不由自主地翻個大白眼。沒錯,遊客不應該留下任何垃圾,但在不到百米之外,就有個在森林深處的家庭垃圾集散地。幾乎到哪兒都有垃圾。
如果大家有興趣前往探勘現場狀況的話,以下提供三個例子:
(大型): 24.035258, 121.170819
(大型): 24.6080971,121.2830025
(小型): 22.705481, 120.669413
面對這樣的狀況,針對個人的罰鍰並沒有太大幫助。大家平時在生活裏已經有夠多的煩惱了,否則也不會這樣處理事情。就是把收垃圾這件事情弄得再簡單一些就能幫上很大的忙了。山區的垃圾廢棄必須得簡單又方便,如同城市裡所提供的一樣。
最後還是要呼籲大家,因為疫情影響,人民改為國內旅遊,這是一件好事,多了親山近水的機會,也增加露營野餐烤肉樂趣,讓朋友家人感情更融洽!但是大家在拜訪大自然的同時,更需要以身作則,帶來多少食物垃圾,也請一件不留帶走。野生動物不需要被人類餵食,牠們喜歡自己自食其力,所以不用擔心動物會餓,而故意留下吃剩食物殘渣。揮揮衣袖,請帶走全部垃圾,包含烤肉架,野生動物不需要自己烤肉啦~
還有,大家不要再報復性集中旅遊啦~明明台灣美景青山綠水多到數不清,要記得分散人流,防疫新生活還是要落實,真的不知道去哪裡玩嗎?歡迎大家逛逛我的部落格,我製作了全台300多個景點地圖,可以選偏僻冷門的景點去唷~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riticisms I see raised against nature goers and people who post 秘境 online is that visitors bring a lot of trash with them. If these areas have a lot of visitors, the result will be that there is a lot of trash. Nature-lovers are the problem. We can’t open up the wilderness to the general public, because they are irresponsible, and will trash the place. But is that really true? Are tourists the main driver of plastic waste in rivers and mountains? Let’s examine this issue a bit further and try to determine why some waste ends up in the rivers instead of landfills and public waste processing centers.
Unfortunately, some of immature tourists go into nature and leave their trash there. If you visit any popular waterfall or hot spring, chances are you will see some trash there too.
Tourists tend to make two false assumptions. One is that camping trash is burnable. It’s not. Your trash should be separated into waste and recyclables, just like you do at home, and taken out with you. None of your trash should go in the campfire.
The other is that food degrades quickly. It doesn’t. Vegetables and processed foods can months, orange peels, egg shells, bones can take years. If you toss noodles or cabbage into the river, it won’t be eaten by fish. It will stay there for weeks and months and rot and smell. Even if fish and animals did eat your garbage, it’s not your job to feed the wildlife. Viable food seeds end up as invasive species and strange foods make animals sick or die. All excess food should be taken out with you. No exceptions.
Even worse are cigarette butts. Why do smokers not think these toxic bits of plastic and chemicals are trash? This is unacceptable.
As infuriating as this is though, it’s not the biggest source of mountain garbage. There are serious systemic problems relating to garbage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his video shows a large trash pile at Hulugu Waterfall in Kaohsiung City, Liugui District. The terrain here is very steep. Any trash thrown into the forest will roll down the hill. When it rains, the lighter plastic products will be washed into the river and flow downstream, into the waterfalls you play at, and eventually to the ocean, and eventually onto a remote beach somewhere.
However, a closer look at the piles shows that this can be misleading: at first glance, it looks like a few styrofoam tea cups and items that people might bring on an outing with them. But as we look closer at the waste, we can see there are buckets, plastic farm sheeting, pesticide bottles, furniture, and general household waste. Items that no hiker would ever bring with them. This waste originated in the mountains, by people who live in the mountains. It was not brought by outsiders.
Neither is this a rare or isolated incident. If you stop at literally any section of mountain road and look over the edge you will see entire trash bags down below you. These are household trash bags that were packed and tied shut at home, then thrown out of the window of moving vehicles. It’s household trash, from houses, not campers, and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is waste would reveal the source through mail and other documents inside.
Even if it’s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mountain population, they still have a big impact. Illegal trash dumps in the mountains have an even bigger impact. For whatever reason it is, some mountain dwellers prefer to throw their household waste into the river than dispose of it properly. This is not a stray bag here and there. The average 4 person household generates 1600KG of trash per year in Taiwan. That’s a lot of trash.
Because a single family can generate so much garbage, it’s difficult to tell how widespread this practice is. I’ve seen hundreds of trash bags in the forest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Possibly thousands. But if this is by dozens of families or hundreds of families I can’t say. Plastic lasts for generations.
If you visit rural communities and dispose of your trash in their trash can,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 private trucks they hired to pick up those waste from the restaurant or minsu aren’t taking it to an EPA landfill. Instead of delivering the trash to the final destination, they find an isolated spot nearby and just dump the garbage there. It may end up in one of these dumping sites instead. The mountains are full of them. Some of what you will see in a river is washed down from these illegal landfills.
In many places, entire truckloads of trash are dumped over the side of the roads and into the river below. This isn’t just household waste and furniture, but also construction, farming, and industrial waste too. This type of waste is not something that tourists bring into the mountains. Whoever was in charge of disposing of this waste properly decided to dump it into the forest instead.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develop a method of confirming that mountain waste reaches its intended destination.
Every year typhoons carry tons of this trash away to the ocean, but the trash piles never go away, because new trucks arrive to refill them.
I used to make videos about them before I became desensitized, but now I just pretend I didn’t see them.
I do understand why some rural household waste doesn’t make it to the correct locations though. I’m from a rural area myself. I didn’t have a trash service where I grew up. We composted food waste. It was dumped into piles far away from the house. We covered them with leaves and let them sit for two years before using it for soil in the garden. Trash and recyclables were separated into different bags. Once a week my dad drove these bags 20 minutes into town to the county dump and recycling center. It was a lot of effort, but recycling and proper waste disposal were very important to my dad, and we also had the resources to do it.
Not everyone on my street did though. Some families did not have the time and resources for proper waste disposal, and so they had piles of trash, appliances, broken down cars, broken toys, etc around their property. It was a very common sight.
In many ways, country living isn’t as easy and convenient as living in the city. Sometimes real life, family, and financial problems take up all your time. Not all families can spend an hour each time they want to take out the trash. Some people can, but just don’t want to. When trash trucks are not available, they will take the most convenient option.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ncrease trash pickup options for mountain communities.
What I’ve written here is well known, but not often talked about. Most of the roadside and riverside trash in the mountains isn’t from hikers and waterfall goers. It’s from normal human consumption that never makes it to a landfill. People who live in the mountains don’t like it either. But that’s what it’s like.
That’s why when I see headlines like (殺風景!苦花潭遍地遊客垃圾 部落擬封閉), I can’t help but roll my eyes. Tourists shouldn’t be leaving trash there, but there is also a household forest trash dump less than 100 meters away. There’s trash almost everywhere.
Here are a few examples if you wanna go check em out yourself:
(big): 24.035258, 121.170819
(big): 24.6080971,121.2830025
(small): 22.705481, 120.669413
Fines to individuals won’t help. People have enough problems, otherwise they wouldn’t act this way. Just make it easier to take the trash away. Trash disposal needs to be easy and convenient for mountain communities, just like it is for urban communities.
Finally, I still want to appeal to everyone.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the people have changed to domestic tourism. This is a good thing. There are more opportunities to get close to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It also increases the fun of camping and picnic barbecues, so that friends and family can feel more harmonious! But everyone is visiting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necessary to set an example, and please don’t leave any food waste with you. Wild animals do not need to be fed by humans. They like to support themselves, so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that the animals will be hungry and intentionally leave leftover food residue. Flick your sleeves, please take away all the garbage, including the barbecue grill, wild animals don’t need to barbecue by themselves~
It’s clear that Taiwan’s beautiful scenery, green mountains and green waters are countless, remember to disperse the flow of people, and the new lif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still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Do you really know where to go? Welcome everyone to visit me In my blog, I have made maps of more than 300 scenic spots in Taiwan. You can choose remote and unpopular scenic spots to go to
「the road not taken誤解」的推薦目錄: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Follow XiaoFei 跟著小飛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ep 514】最受歡迎也被誤解最嚴重的詩:〈The Road Not ... 的評價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the road not taken分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the road not taken分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 The road not ... 的評價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the road not taken原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的著名詩作 ... 的評價
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李開復:關於如何打造 #領導力,我的九點思考
中國有句古話,名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善於管理團隊的人也難搞好創業。就如何管理團隊、打造領導力,我有以下九點思考。(摘錄標題,內文大家可以再點進去細看)
01願景比管控更重要
02信念比指標更重要
03人才比戰略更重要
04團隊比個人更重要
05授權比命令更重要
06平等比權威更重要
07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08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09真誠比體面更重要"
李開復:關於如何打造領導力,我的九點思考
中國有句古話,名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善於管理團隊的人也難搞好創業。就如何管理團隊、打造領導力,我有以下九點思考。
01願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業長青》一書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夠留名千古的宏偉基業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令人振奮、並可以幫助員工做重要決定的“願景”。
願景就是公司對自身長遠發展和終極目標的規劃和描述。缺乏理想與願景指引的企業或團隊會在風險和挑戰面前畏縮不前,它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不可能擁有堅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複雜的情況下,從大局、從長遠出發,果斷決策,從容應對。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企業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將100%的精力放在對企業組織結構、運營和人員的管理和控制上。這種依賴于自上而下的指揮、組織和監管的模式雖然可以在某些時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會極大地限制員工和企業的創造力,並容易使企業喪失前進的目標,使員工對企業未來的認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為企業制定一個明確的、振奮人心的、可實現的願景,對於一家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其重要性更為顯著。處於成長和發展階段的小企業可能會將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運營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輕視願景對於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對於已經發展、壯大的成功企業而言,是否擁有一個美好的願景,就成為了該企業能否從優秀邁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優秀的領導者會與員工分享企業的願景,如果可能,還會讓員工參與願景的規劃。如果能讓員工充分理解管理者對企業長期發展方向的思路,讓與自己一同工作的所有人擁有相同的努力目標,那麼,一家企業就會擁有無窮的源動力。
例如,以前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曾向公司領導建議,從不同部門調集多媒體及相關技術的精英,組成一個新的團隊,研發一系列極有潛力的多媒體產品。當時,公司的資深副總裁批准了我的請求,並要求我的主管副總裁幫助我抽調人員,組建這個團隊。但主管副總裁擔心新產品的風險較大,他一方面要求相關人員必須親自表達意願才可以加入我的新團隊,另一方面又告誡大家我要研發的新產品有不小的風險,希望大家慎重選擇。照他的意思,我們只要做一個問卷調查,看看60多位技術人員中有多少甘冒風險的就可以了。而當時在公司年年裁員的壓力下,如果採用他的方法,這個新團隊的計畫就可能無法實現了。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決定利用願景來激勵這些工程師與科學家。我找來這60多位技術人員開會。在會上,我描述了未來互聯網與多媒體相結合後,相關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巨大發展空間,與他們分享了我關於新產品的規劃和設計,以及我為新的產品部門制定的願景。然後,我鼓勵他們分成小組,討論這個願景的可行性,以及自己的潛力將會如何因這樣的願景而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最後,我給所有人念了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詩《未選擇的路》(Robert Frost, The Road Not Taken)。全詩的最後幾句深深打動了大家(這裡使用的是顧子欣的譯文):
在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我對他們說:“這條路沒有人走過,但是我們恰恰應該為了這個理由踏上這條路,創立一個網路多媒體的美好未來”。會後,90%的人都決定冒這個風險,離開相對穩定的研究部門,隨我加入全新的互動多媒體部門,而這個部門也正是蘋果公司後來的許多著名網路多媒體產品(QuickTime, iTunes等等)的誕生地。
這表明,制定並與員工分享美好的願景,可以充分激發員工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可以讓整個團隊保持激昂的鬥志和堅定的方向,是領導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02信念比指標更重要
就像每個人都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一樣,每個企業也需要擁有正確的、符合公司的價值觀。在這裡,價值觀其實就是企業長期堅守的,影響企業行為,判斷是非對錯的根本信念。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是成功的企業能夠保持基業長青的秘訣。
每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都應當把堅持正確的信念,恪守以誠信為本的價值觀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某些數字上的指標或成績,或一切決策都從短期利益出發,而放棄了最基本的企業行為準則。相比之下,正確的信念可以帶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標上,雖然有機會獲得一時的成績,卻可能導致企業發展方向的偏差,使企業很快喪失繼續發展的動力。
成功的企業總是能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例如,Google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是“永不滿足,力求最佳”。Google 創始人之一拉裡·佩奇指出:“完美的搜尋引擎需要做到確解使用者之意,切返用戶之需”。對於搜索技術,Google不斷通過研究、開發和革新來實現長遠的發展,並致力於成為這一技術領域的開拓者。儘管已是全球公認、業界領先的搜索技術公司,Google仍然矢志不移地堅持“永不滿足”的信念,不斷實現對自己的超越,奉獻給使用者越來越好的搜索產品。
同時,公司整體的信念或價值觀也必須在員工身上體現出來。畢竟,任何一家企業都是由該企業的所有員工組成和推動的。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CEO傑克·韋爾奇在論述員工評價標準的時候指出,對員工績效的考察必須與對其價值觀的考察結合起來,並著重看該員工的價值觀與公司的價值觀(尤其是堅持誠信的信念)是否吻合。這其中一共有四種可能:
績效達標,價值觀與公司吻合——很簡單,公司將毫不猶豫地為他提供獎勵和晉升的機會。
績效沒達標,價值觀與公司不吻合——也很簡單,馬上請他走人。
績效沒達標,但與公司的價值觀吻合——再給他一個機會,考慮為他重新分配工作。
績效達標,但價值觀與公司不吻合——這是那種足以殺死一家公司的人。現實證明,很多公司就是因為雇用了這些工作能力出色,但品格很差,或個人信念與公司背道而馳的人,才走向崩潰的。
因此,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價值觀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03人才比戰略更重要
在新時代,無論怎樣渲染甚至誇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為過。新時代是人才的世紀,新時代的主流經濟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經濟。擁有傑出的人才可以改變一家企業、一種產品、一個市場甚至一個產業的面貌。例如在Google,公司最頂尖的程式設計高手Jeff Dean曾發明過一種先進的方法,該方法可以讓一個程式師在幾分鐘內完成以前需要一個團隊做幾個月的項目。他還發明了一種神奇的電腦語言,可以讓程式師同時在上萬台機器上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極為複雜的計算任務。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才對公司來說是有非常特殊的意義的。
對於新時代的企業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業戰略本身更為重要。因為有了傑出的人才,企業才能在市場上有所作為,管理者才能真正擁有一個管理者應有的價值。沒有人才的支援,無論怎樣宏偉的藍圖,無論怎樣引人注目的企業戰略,都無法得以真正實施,無法取得最終的成功。
因此,企業管理者應當把“以人為本”視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遺餘力地發掘、發現人才,將適合企業特點的優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邊。通常,一名經理人如果不能將10~50%的工作時間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麼,他就無法讓自己的團隊獲得持久的動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經理人。當然,這裡所說的“招聘”並不僅僅限於直接的面試和聘用行為,它也包括更多地結識業內的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以便從中發現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的管理者重視員工的成長,給予人才最大的發展空間,為人才提供足夠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例如,我開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和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時,雇用的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都非常聰明,擁有很好的發展潛力,都是來自中國各名校的頂尖人才。但是,他們普遍缺乏工作經驗。於是,我對他們採取的是“指導培養”的原則:記得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時,每一位元新員工加入後都會經歷3個月的培訓,我使用自己親自為他們設計的課程,一節課一節課地為他們講解各種相關的知識、經驗。而在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培訓的時間更長:包括各種課程、到總部3個月的培訓、甚至公司還願意出學費讓員工到斯坦福大學讀碩士。當然,公司安排的培訓並不是純粹的課程學習,同時也要求員工很快投入到具體的專案工作中。在員工剛加入的初期,優秀的領導者會儘量分配給新員工一些不是特別緊急的項目,並允許他們在專案中犯錯誤、積累經驗。經過這種實踐與學習緊密結合的培訓,幾乎每一位新員工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很快就適應了實際工作的需要。
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業對人才的思維方式仍然保持在上個世紀的水準,他們認為員工只是企業這台“大機器”中的零件或勞動力,不願意花大力氣培訓員工,生怕他們接受培訓後就“跳槽”、“走人”。這是非常短視的看法,這種不重視員工成長的做法只會讓更多的員工選擇“跳槽”、“走人”。
只要擁有人才,企業就可以實踐任何宏偉的戰略。反之,如果沒有人才,再壯麗的企劃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04團隊比個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中,團隊利益總要高過個人。企業中的任何一級管理者都應當將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門利益其次,個人利益放在最後。
這樣的道理說起來非常明白,但放到實際工作中,就不那麼好把握了。例如,許多部門管理者總是習慣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團隊作為優先考慮的物件,而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公司的整體戰略方向和整體利益。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如果公司無法在整體戰略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內部的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團隊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而團隊無法成功的話,團隊中的任何個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成功。
好的管理者善於根據公司目標的優先順序順序決定自己和自己部門的工作目標以及目標的優先順序。例如,出於部門利益的考慮,也許某個產品的研發無法在短期內獲得足夠的市場收益,部門管理者似乎應該果斷放棄對該產品研發的投入,否則,部門在該年度的績效資料(如果僅以市場收益衡量的話)就有可能不是那麼出色。但是,如果從公司整體的角度出發,假設該產品是説明公司在未來二到三年內贏得潛在市場的關鍵因素,或者該產品的推廣對於提高公司的企業形象有重要的幫助,那麼,對於該產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體利益的,部門對於該產品研發目標及其優先順序的設定就應該符合公司的整體安排。
團隊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作為管理者,還應該勇於做出一些有利於公司整體利益的抉擇,就算對自己的部門甚至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損失。
例如,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曾經管理著一個實際效果非常糟糕的專案。該項目的項目經理是我當時的老闆的朋友,而這個項目也是我老闆最為看好的一個項目。當時,我清楚地知道這個項目有多麼糟糕,該項目的項目經理也不是一名好經理,但因為我的老闆重視該專案,我始終沒有勇氣來處理這個問題。此外,我也擔心,如果解散了這個專案團隊,對我自己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否定,因為我已經管理這個團隊一年多的時間了。
終於有一天,我決定在一段時間後離開公司。那時,我覺得公司多年來對我不錯,我應該在離開前對公司負責,做一件對公司有益,但我一直為了自己而猶豫不決的事情。於是,我決定把這個項目和該項目的項目經理裁掉——大不了,這種做法會讓我的老闆不滿,但它的確對公司是有好處的。
當我真正裁掉這個項目後,出乎我意料的是,公司內部的絕大多數員工沒有表示不滿,反而告訴我,他們是多麼認可這個決定,他們認為我有勇氣,有魄力。公司領導也沒有責備我,反而認為我勇於承認並改正錯誤的做法非常值得讚賞——連我的老闆也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也就是說,當公司利益和部門利益或個人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管理者要有勇氣做出有利於公司利益的決定,而不能患得患失。如果你的決定是正確、負責任的,你就一定會得到公司員工和領導者的贊許。
此外,管理者應該主動扮演“團隊合作協調者”的角色,不能只顧突出自己或某個人的才幹,而忽視了團隊合作。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各部門不積極配合,互相推諉的情況,我就會給大家舉打籃球的例子:“公司裡的一個團隊和籃球場上的一支籃球隊其實是一樣的。打籃球時,後衛不能脫離整個團隊獨來獨往,不同位置的隊員需要按照戰術安排緊密配合,互相支持,這樣才能贏得比賽。在我們的工作中,市場人員需要幫助產品部門尋找產品的合適定位,要為銷售部門提供潛在的客戶資訊,而管理者會承擔起教練的角色,為整個團隊制定合適的戰術。你們能夠想像,籃球教練在佈置戰術時只是一對一地與每個隊員單獨討論嗎?那樣的話,後衛不知道前鋒在想什麼,前鋒不知道後衛的助攻策略,球隊不輸球才怪!”
最後,公司的中層管理者要善於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讓自己成為老闆和員工之間溝通、協調的橋樑,而不要讓自己與老闆或員工對立起來。例如,有一些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對自身角色的誤解,他們要麼把自己和“雇主”等同起來,與“雇員”做利益上的對抗,或者把自己視作普通員工,與老闆對立。這兩種極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實,中層管理者既代表公司利益,也代表員工利益,他們應該:
認識到自己的中間角色,不要和員工一起盲目、片面地指責公司,也不要成為高高在上的監管者,對員工指手畫腳。
以公司的整體利益為先,主動扮演協調人的角色,既考慮公司發展的需要,也為員工的個人需求著想,解決好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讓公司的整體協作效率達到最高點。
自己做了決定後,就要勇於承擔相關的責任,不要把責任推到員工、老闆或公司身上。
05授權比命令更重要
新時代的管理需要給員工更多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調動員工本人的積極性,最大程度釋放他們的潛力。新時代是一個平坦的世紀,人人都擁有足夠的資訊,人人都擁有決策和選擇的權利。將選擇權、行動權、決策權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給員工,這樣的管理方式將逐漸成為新時代企業管理的主流。
在新時代,放權的管理會越來越接近於員工的期望,是最為聰明的管理方式。因為當企業聚集了一批足夠聰明的人才之後,如果只是把這些聰明人當作齒輪來使用,讓他們事事聽領導指揮,那只會造成如下幾個問題:
員工的工作滿足感降低。
員工認為自己不受重視,工作的樂趣和意義不明顯。
員工很難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員工個人的才智和潛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為了給員工更多的空間,為了更好地發掘個人的潛力,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推出了相應的舉措。例如,Google公司允許工程師在20%的時間裡從事自己喜歡的項目或技術工作,這一制度一經實施,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因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許多擁有出色創意,但沒有時間付諸實施的工程師可以花費自己20%的時間,或者說服兩三個同事一起在這20%的時間內完成某個出色創意的產品原型,然後發佈給公司內部的同事使用。如果這個產品創意確實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個「震撼級」的產品或服務。事實上,像GMail和Google News等Google引以為豪的許多產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師在20%的時間內創造出來的。因為有了20%這樣的管理模式,我們發現:
20%時間內完成的產品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員工更加投入。
20%的管理模式讓員工意識到公司對他們的信任和放權,這營造出了非常好的管理氛圍。在員工調查中,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總是高於我曾經工作過的其他公司。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對權力的掌控,他們習慣於指揮部下,並總是將部下的努力換來的成績大部分歸功於自己。這種“大權在握”,“命令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壓力過大,員工凡事都要請示領導,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團隊過分依賴於管理者,團隊的成功也大半取決於管理者個人能否事無巨細地處理好所有問題——而通常說來,沒有哪個領導可以事事通曉,也沒有哪個領導可以時時正確。
整個團隊對於外部變化的應對能力和應對效率大幅降低,因為所有決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員工在感知到變化時只會習慣性地彙報給領導。
因此,“授權”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許可權範圍,給予員工足夠的資訊和支援,也定義好它的責任範圍,讓被授權的員工能夠在擁有許可權的同時,可以獨立負責和彼此負責,這樣才不會出現管理上的混亂。也就是說,被授權的員工既有義務主動地、有創造性地處理好自己的工作,並為自己的工作結果負責,也有義務在看到其他團隊或個人存在問題時主動指出,幫助對方改進工作。
為了做好授權,可以預先設定好工作的目標和框架,但不要做過於細緻的限制,以免影響員工的發揮。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位技術很出色的副總裁,他在授權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例如,他設定了目標後,總是擔心下屬會因為經驗不足而犯錯誤,於是他總會越過自己屬下的經理,直接去找工程師,然後一步一步地告訴工程師該怎麼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師在洗手間遇到這位副總裁,竟然被副總裁在洗手間裡念叨了20多分鐘。後來,副總裁屬下的經理實在受不了了,向總裁如實反映了情況。經過多次警告卻仍然沒有改進之後,這位副總裁被解職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領導的工作是設定目標,而不是事無巨細地控制、管理、指揮和命令。
在授權時,設定的目標一定要清晰,並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衡量,這樣,每一位員工才能真正理解哪些屬於自己的職責範圍,是可以由自己決策、選擇並實施的,哪些不屬於自己的職責範圍,是不能隨意決定的。有關目標設定,我推薦大家使用著名的SMART原則。所謂SMART原則就是:
S——明確(Specific):目標的範圍是明確的,而不是寬泛的。
M——可度量(Measurable):制定目標是為了取得進步,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
A——可實現(Attainable):目標應當是可實現的,而不是理想化的。
R——結果導向(Result-based):目標應該基於結果而非基於行動或過程。
T——時效性(Time-based):目標應當有時間限制。時效性的要求可以讓你明確這個目標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目標。
領導應該和員工一塊兒擬定合適的SMART目標,衡量這些目標的方法,目標分工的模式,還有在適當的時候修改目標,但是領導不應該過度地去告訴員工如何具體地執行。如果一個領導過分地控制在員工許可權內執行,他就是在“micro-manage”,而且違背了“授權”最基本的要求。
授權非常重要,但是授權不僅僅代表分攤所有的職責,然後由領導做協調的工作。授權更應當是:
組織一個互信的團隊。
制定團隊的目標,並且大家都同意把團隊的目標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整個團隊彼此互相幫助、監督,大家有話直說,看到問題直接提出。
06平等比權威更重要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儘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員工應該處於平等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積極向上、同心協力的工作氛圍。
平等的第一個要求是重視和鼓勵員工的參與,與員工共同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這裡所說的共同制定目標是指,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讓員工儘量多地參與進來,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最終仍然由管理者做出選擇和決定。
這種鼓勵員工參與的做法可以讓員工對公司的事務更加支援和投入,對管理者也更加信任。雖然不代表每一位元員工的意見都會被採納,但當他們親身參與到決策過程中,當他們的想法被聆聽和討論,那麼,即使意見最終沒有採納,他們也會有強烈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會因為被尊重而擁有更多的責任心。
多年以前,我接管一個部門時,為了提高效率,我在一個星期內定下了團隊的工作目標,並召開會議宣佈了我的所有決定。但沒想到,會議進行得很不順利,有的員工一片茫然,有的人沒精打采,有的人則對我的計畫百般挑剔。我一下子明白過來:自己選擇目標時過於武斷和草率了。於是我對他們說:“很顯然,我對未來太天真了。現在,讓我們重新來過,一起制定出大多數人認可的團隊目標”。
我當場把我的計畫撕掉,然後宣佈成立三個員工小組,分別解決部門面臨的三大問題。一個月後,這三個小組各自呈上他們的報告,然後我和三個組長一起定下最後的目標。這次,全體員工欣然地接受了新的目標。
有趣的是,新的目標與舊的目標之間,除了存在措辭方面的差異外,幾乎一模一樣。我的助理向我抱怨說:“我們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又回到了原地。”但我對他說:“不是的,此前我是靠直覺選擇了目標,沒有調查資料的支援,無法令員工信服;現在,經過一個月的工作,大家都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舊的目標因為沒有經過員工參與,即使實施起來,他們也很難全身心投入。”
平等的第二個要求是管理者要真心地聆聽員工的意見。作為管理者,不要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應該平等地聽取員工的想法和意見。在複雜情況面前,管理者要在綜合、權衡的基礎上果斷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不善於聆聽的領導無法獲得員工的支持和信任。例如,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公司一度面臨經營上的困難,需要調整方向。當時,董事會新請來了一位以有戰略眼光著稱的首席執行官(CEO)。這位CEO剛來公司時,就告訴所有員工:“不必擔心,這家公司的境況比我以前從鬼門關裡救回的那些公司好多了。給我一百天,我會告訴你們公司的出路在哪裡。”
但是,這一百天裡,他只和自己帶來的核心團隊一起設計公司的「戰略計畫」,而從不傾聽廣大員工的心聲。一百天后,他果然推出了新的戰略計畫,但是,公司員工對該計畫既不理解也不支持,他自己的聲望也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員工覺得他雖然能幹,但是很自大,不在乎員工的想法,所以員工們並不真正信服他,也沒有動力去執行他提出的戰略計畫。
半年後,公司業績繼續下滑,這位CEO召開了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他不但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在臺上指著所有員工說:“你們讓我很失望,大家沒有努力執行我的計畫,今後,我絕不允許你們再犯類似的錯誤。”結果,這次大會後,他失去了大多數員工的支持,不久就被董事會解雇了。後來,有人這樣評價他:“他以為他可以用智慧和經驗改變公司的一切,他做了戰略決定後就直接開始執行,卻沒有花時間尋求所有員工的支持。其實,他的戰略方案不無道理,但他做事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他不是一位懂得傾聽、懂得理解的好領導。”
平等也意味著管理者和員工在平等的環境裡順暢地溝通。例如,我在2000年被調回微軟總部出任全球副總裁,管理一個擁有600多名員工的部門。當時,作為一個從未在總部從事領導工作的人,我更需要傾聽和理解員工的心聲。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選擇了獨特的溝通方法——“午餐會”溝通法。
我每週選出十名員工,與他們共進午餐。在進餐時,我詳細瞭解每一個人的姓名、履歷、工作情況以及他們對部門工作的建議。為了讓每位員工都能暢所欲言,我儘量避免與一個小組或一間辦公室裡的兩個員工同時進餐。另外,我會要求每個人說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最讓他興奮的事情和一件最讓他苦惱的事情。
進餐時,我一般會先跟對方談一談自己最興奮和最苦惱的事,鼓勵對方發言。然後,我還會引導大家探討一下所有部門員工近來普遍感到苦惱或普遍比較關心的事情是什麼,一起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案。午餐會後,我一般會立即發一封電子郵件給大家,總結一下“我聽到了什麼”,“哪些是我現在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何時可以看到成效”等等。
使用這樣的方法,在不長的時間裡,我就認識並瞭解了部門中的每一位員工。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充分聽取員工意見的基礎上,儘量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合理地安排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才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工作。
07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做領導就必須高調,有魄力,像一個精力充沛、一呼百應的將軍一樣。其實,這樣的領導也許很適於一個19世紀的工廠,但他不是一個新時代的好領導。
在著名企業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的《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調查和統計,討論並分析了一家企業或一位企業的領導者是如何從優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層次的。該書的重要結論之一就是:最好的領導不是那種最有魄力的領導,而是那種具備了很好的情商,能夠在不同的個性層面達到理想的均衡狀態的“多元化”管理者。
柯林斯指出,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領導者很多,許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業裡取得不俗的業績。但如果以卓越的標準來衡量公司和個人的成績,那麼,能夠保持持續健康增長的企業和能夠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領導者都非常少。一位企業的領導者在成功的基礎上,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業保持持續增長,使自己的個人能力從優秀向卓越邁進,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在謙虛、執著和勇氣這三個方面的品質。
謙虛使人進步。許多領導者在工作中唯我獨尊,不能聽取他人的規諫,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見相左,這些不懂得謙虛謹慎的領導者也許可以取得暫時的成功,但卻無法在事業上不斷進步,達到卓越的境界。
執著是指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保持矢志不移的決心和意志。無論是公司也好,還是個人也好,一旦認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須在該方向的指引下鍥而不捨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輕言放棄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成功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挑戰。任何事業上的成就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取得的。一個人想要在工作中出類拔萃,就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必須正視事業上的挫折和失敗。只有那些有勇氣正視現實,有勇氣迎接挑戰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超越自我的目標,達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勇氣不是缺少恐懼心理,而是對恐懼心理的抵禦和控制能力。”
此外,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尤為重視對自己的情商培養。在領導力方面,情商遠遠比智商更重要。許多人可能認為領導力最重要的是戰略、運營、技術等,其實,這些“硬技能”固然重要,以情商為核心的“軟技能"更加重要。在這裡,我們可以把以“情商”為中心的“軟技能”定義為一種藝術,它包括了與人相處、團隊合作、以誠待人、以身作則、同理心等等至關重要的組成元素。
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善於用理智的、全方位的思維分析複雜的情景,並針對不同類型的團隊,或團隊的不同發展階段靈活選擇管理方式。例如,當員工表現不佳或是新手時,企業碰到重大危機時,可以更多地親身參與管理,更多地使用命令的方式;當企業改變方向時,或員工因不理解方向而士氣不高時,可以多與員工分享企業的願景;當員工對工作能得心應手時,或發現部門協調有問題時,可以更多地強調和鼓勵團隊合作;當員工懂得較多,或沒有危機時,可以更多地讓員工以民主討論或投票方式來做出選擇;當員工能力很高又是專家,且員工積極自主時,可以儘量授權給員工;當員工有動力但是能力和經驗不足時,應當儘量考慮員工的長期發展,安排有啟發性的工作,慷慨地做員工的“教練”。
08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管理者應善於理解自己,能夠在工作中自覺地、理智地進行自省、自控和自律。
管理者應該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擅長的,哪些事情是自己辦不到的。只有充分地自省,才能在各種複雜情況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在與同事或下屬合作時,得到他人充分的信任。
在發生危機或面臨挫折的時候,管理者要能夠充分自控,並在理智、冷靜的基礎上做出審慎的選擇。這裡所說的自控包括:
在高壓的環境中,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並且讓自己和自己的團隊鎮定下來,冷靜處理問題。
理解自己的位置和影響力,懂得自己隨時都在被他人(上級、下屬、其他部門乃至客戶)關注。
利用各種機會,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團隊。
管理者在溝通時,必須明白,你的一舉一動都在被他人關注。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員工向我抱怨說:“為什麼你不喜歡我的部門?”我回答說:“沒有啊,你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昨天開會,你表揚所有的部門,為什麼提到我的部門時聲音最小?"也就是說,領導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改變員工。如果領導努力工作,員工也會努力工作。如果領導在乎產品,員工也會在乎產品。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時自控,事情的結果就可能變得令人難堪。記得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曾經開過一次會。當時,有一位員工因為自己的妻子和朋友被裁員,對公司的政策非常不滿,就把怒氣都發在我的身上。他當面說出了一連串很難聽的話,其語言的粗俗程度即使在最魯莽的美國人中也極為罕見。
當時,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氣憤,因為他這種侮辱謾駡的做法非常惡劣。但我隨即想到:“人難免會在親人受到傷害時失去理智,難免會在被災難驚嚇時失去風度。"接著我又想到,雖然他的表現異常粗魯,但是,一定有不少員工持有同樣的想法,只是不敢表達出來罷了。最後我想到,作為這個部門的總監,我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而影響了正常工作的進展。
於是,我冷靜地告訴他說:“現在這個時候,對你、對我、對公司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時期。我理解你的心情。等你冷靜下來,如果有什麼建議,請你告訴我你認為最合適的做法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仔細聊一聊。"
後來,那個員工私下向我道歉,並感謝我沒有在整個團隊面前讓他難堪。一段時間後,這位員工舉家搬到了歐洲,他和他的妻子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他每年都會寄賀卡給我,也常常表示希望能到我領導的部門工作。
除了自省和自控,管理者也應當時刻保持自律,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以身作則,不能有特權階級的作風。例如,Google聘請的CEO施密特剛剛加入公司時,Google所有員工都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但員工們還是覺得有必要給他一個相對安靜的辦公場所,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比較小的獨立辦公室。有一天,一個工程師自己來到施密特的辦公室說:“別人都是共用辦公室,我那邊太擠了,所以我想坐到你這兒來。"施密特很驚訝,問他:“你有沒有問你的老闆?"那位員工去問了老闆後回來說:“老闆也覺得我該坐在這兒。"於是,他們就共用一個辦公室,直到公司後來購買了更大的一棟樓。即便是在新的大樓,施密特還特別要求“我的辦公室應該儘量小",以避免被誤解“特權階級"的出現。
09真誠比體面更重要
真誠是所有卓越的管理者共同的品質。管理者應當學會以誠待人,尊重員工,讓員工知道你理解並且感謝他們的工作。一些領導為了面子,處處維護自己所謂的權威,不願將自己的真實一面暴露給員工。殊不知,這種遮遮掩掩的領導是很難得到員工的真正信任和支持的。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善於使用同理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例如,管理者應該多給員工回饋,在人前多感謝,在私下(有建設性地)批評,並多和員工溝通。這並不是說在人前就不可以批評。如果是對事,還是應該坦誠地在人前討論,但如果是對人,那就不要當眾傷了他的自尊。
對管理者來說,體現同理心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要體諒和重視員工的想法,要讓員工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在乎他們的領導。拿我自己來說,我在工作中不會盲目地褒獎下屬,不會動不動就給員工一些非常好、不錯、棒極了等泛泛的評價,但是我會在員工確實做出了成績的時候及時並具體地指出他對公司的貢獻,並將他的業績公之於眾。這種激勵員工的方式能夠真正贏得員工的信任和支援,能夠對企業的凝聚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需要對員工充分信任,不要對員工指手畫腳,也不要任意干涉員工的行為方式。既要坦誠地面對自己,也要坦誠面對他人,努力贏得同事或下屬的信任。信任是一切合作、溝通的基礎。如果一個團隊缺乏合作,或者欠缺效率,那麼,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團隊成員之間缺乏信任。
有一次,當我發現我的團隊彼此不夠坦誠的時候,我把他們帶到了郊區,開了兩天的會議。我首先解釋了信任和坦誠的重要,然後我希望每個人輪流談談自己對團隊最大的貢獻和自己最大的不足,以及自己想從哪些地方彌補不足。為了打開僵局,我自己先坦率地講出了自己的貢獻與不足,而且暴露了我自認為最大的缺點。然後,我要求我的團隊對我提出他們的看法和補充。大家看到我的真誠,也就開誠佈公地做了非常好的討論。會後,不但大家都更願意敞開心扉,也都願意信任他人,我們為團隊互信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基礎。
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團隊也需要有建設性的衝突。中國人傳統上喜歡避免衝突,息事寧人。但是,一個好的團隊必須坦誠地面對各種問題。如果大家都能夠對事不對人,那麼,公開的辯論會更有效率。只有把所有的資訊放到桌面上,一個團隊才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做出最好的決定。一個領導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應該鼓勵每一個人開放地聽取並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鼓勵建設性的衝突和辯論,引導團隊達到共識。當共識無法達成的時候,則引導團隊做一個智慧的選擇,而不是為了安撫大家而做簡單的折衷。
從本質上說,信任就是相信別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在充滿信任的環境裡,我們不必隱藏真面目,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和失敗,或者聲明自己需要幫助。一個領導者需要創立一個充滿信任的環境,不但自己坦誠面對員工,也鼓勵員工坦誠地面對其他人。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可以在平等的環境中,直接了當地溝通。新時代的步伐非常快,如果犯了錯還不知道,結果會非常嚴重。在企業內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什麼事都要打太極拳、猜測別人的想法,不直接溝通的話,那麼,整個公司就會喪失效率,並最終走向失敗。
在直接溝通這方面,管理者不但要以身作則,而且必須反復向員工灌輸直接溝通的優越性,用實際行動鼓勵員工直接了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我在Google提出,希望員工可以向我提出真實的意見,就算我不同意也沒有關係。有一次,我在公司的博客上提出一個觀點,但是有一位員工認為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他在一個會議上當著很多人的面說出了他的擔心。我不但接受了他的意見,而且多次在不同場合表揚、感謝他。
領導對員工的直接回饋也一樣重要。發生問題時,管理者要及時地給員工以清晰的回饋資訊。對自己的員工,管理者應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要通過第三者傳話。當與下屬溝通不順暢時,應當多改進自己的溝通方式,使用不同的方法,在信任的基礎上與下屬交流。
本文很長,不過希望大家讀完對各位有一些幫助,我的贅述都是來自於我自身的經驗。
最後我想說,領導力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不僅僅包含了各種具體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等更諸多要素。
要想成為一名符合新時代產業發展要求的管理者,要想具備一名卓越管理者應有的基本素質,我們就必須在宏觀決策、管理行為、個人品質等不同層面認真學習、體會並實踐新時代的領導力。
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誤譯的終結?不如等世界末日來臨
——《信仰的終結》翻譯初窺
趁時事正熱打個比方:終結不了的翻譯問題,跟宗教為人世帶來的種種災禍一樣,不可能完全根除。
彷彿語言的誤解和誤譯本身,已趕在被台灣宗教財團收攏的不肖政客通過「宗教基本法」之前,悄悄成立了宗教——The Universal Church of Miscomprehension and Mistranslation——以防人心發展出理性思考去加以干涉、甚至「迫害」。
酸話說完了。有機會,還是儘量把語言可經由理性解讀的真相呈現出來。
以下以【……】標出知名無神論者Sam Harris精彩可期的
著作The End of Faith的部分翻譯問題。
統計資料供參:
中譯是博客來上可讀到的4小頁內容,對應原文約1700字,大約每67原文字出現一個我認爲需要改正的理解與翻譯問題。原文書估計11萬6千字,在如此微小的樣本下,粗估整部中譯會有超過1700個這種語言問題。
除了以這種貌似較爲客觀、科學的計數法來判斷翻譯是否合格、過關以外,其實我認爲另一種較人性、直觀、「不科學」的方式:從「會犯哪種錯」、「該不該犯那種錯」這種「微小」地方,來得到對某譯者的整體觀感,至少是同等重要的,有時候這種「見微知著」法所揭露的事更多、更大、更不堪。
暫不一一討論問題的細節、甚至替出版社和譯者提供新的翻譯了,太費時。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研究。問題當中肯定有的很明顯,有的較隱晦。如果你不認爲某一點有什麼問題值得大驚小怪,歡迎指出討論。也許這不失爲一種更積極的理解英語、斟酌中文、激盪思考的方法。我希望把時間花在刀口上。
====================================
書名:The End of Faith: Religion, Terror, and the Future of Reason
信仰的終結:宗教、恐怖行動及理性的未來
作者: Sam Harris
譯者: 孔繁鐘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5/12/30
作者簡介 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
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神經科學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信仰的終結》(The End of Faith,美國筆會2005年非小說類得獎著作)、《給基督教國度的一封信》(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以及《道德風景》(The Moral Landscape)。他的作品以超過十五種語言出版。文章曾刊於《新聞周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泰晤士報》(倫敦)、《波士頓環球報》、《大西洋月刊》、《神經學年鑑》、《外交政策》及其他許多刊物。為理智工程(Project Reason)的共同創始人與董事長,該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傳播科學知識和社會中世俗價值。
史丹佛大學哲學學士。他研究東方及西方的宗教傳統以及各種靈性教派已二十年。2009年取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研究主題為相信、不相信、及不確定的神經學基礎。請造訪他的網頁 www . smaharris . org.
譯者簡介 孔繁鐘
衛生署玉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大化工所畢業後考上台大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為孔子第七十四代後裔,因花東地區醫療資源較缺乏,與弟弟孔繁錦長期投入當地的精神醫療,照顧病情嚴重的精神病患,並翻譯多本國內精神醫學與心理學教科書。身為精神科醫師,他相信精神醫學得本執在於人性的幫助關係,而非統計分類;因此不把自己視為一個開藥者,也定義自己為為一個充滿同理心的助人者。
================================
翻譯問題列表(依內容順序):
The young man takes his seat beside a middle-aged couple. He will wait for the bus to reach its next stop. The couple at his side 【appears to be shopping for a new refrigerator】. The woman has decided on a model, but her husband worries that it will be too expensive. He indicates another one in a brochure that lies open on her lap.
年輕男子靠著一對中年夫婦坐下。他耐心等著公車到下一站。這對夫婦【似乎正要去買新冰箱】。妻子膝蓋上攤著一份冰箱型錄,她已經選定了要買的機型,但是丈夫嫌太貴,指著另一種機型絮絮說著。
The next stop comes into view. 【The bus doors swing】.
下一站已近在眼前。【公車搖晃著】。
The nails, ball bearings, and rat poison 【ensure further casualties on the street and in the surrounding cars.】
釘子、小鋼球和毒老鼠藥【發揮了最大的殺傷力,也造成街道上和四周車輛中其他人員大量】傷亡。
These are 【the facts】. This is all we know for certain about the young man.
這些都是【真人實事】。關於這位年輕男子我們確實知道的所有實情都在這裡了。
A BELIEF is a lever that, once pulled, moves almost everything else in a person’s life. Are you a scientist? A liberal? A racist? These are merely species of 【belief in action】.
信仰是一種控制桿,一旦拉動就能操縱人們生活中幾乎所有層面的每件事。你是個科學家嗎?自由主義者?種族主義者?這些不過是【依據信仰促發的行動】而做的分類罷了。
It seems that if our species ever eradicates itself through war, it will not be because 【it was written in the stars】 but because it was written in our books; 【it is what we do with words like “God” and “paradise” and “sin” in the present】 that will determine our future.
看來若人類終將經由戰爭而自我滅絕,也絕不是因為這些想法【被寫在星空中】,而是因為它被寫在某些書籍裡;【正是我們現在所看到使用「上帝」、「天堂」與「罪惡」這些字眼的那些書籍】,決定了人類的未來。
【People tend to organize themselves into factions according to which of these incompatible claims they accept】—rather than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skin color, location of birth, or any other criterion of tribalism.
這些書籍的主張互不相容,而【人們傾向於把接受相同主張的人歸於同一宗派】,而非依據語言、膚色、出生地、或任何其他區分部落意識的標準。
All are 【in perverse agreement】 on one point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however: “respect” for other faiths, or for the views of unbelievers, is not an attitude that God endorses.
所有這些書籍都【極力堅持】一項重要基本論點:上帝絕不贊同「尊重其他信仰或不相信者的觀點」這種態度。
【While all faiths have been touched, here and there, by the spirit of ecumenicalism,】 the central tenet of every religious tradition is that all others are mere repositories of error or, at best, dangerously incomplete. Intolerance is thus intrinsic to 【every creed】. Once a person believes—really believes—that certain ideas can lead to eternal happiness, or to its antithesis, he cannot tolerat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people he loves might be led astray by the blandishments of unbelievers. Certainty about the next life is 【simply incompatible with tolerance in this one.】
【各處各地所有的信仰都浸潤著「真神唯一」的精神】,每個宗教的傳統核心教義都是:所有其他宗教的組成都是錯誤,若非全錯,至少也是不完全且危險的。不包容正是【所有教條】的本質。某個人一旦真心相信了某種想法能導致永恆幸福或永遠不幸,他必將無法容忍他所愛的人可能會被不相信者的花言巧語所誤導。他對來世的確信,也讓他【無法對此再多包容】。
Observations of this sort pose 【an immediate problem for us, however, because】 criticizing a person’s faith is currently taboo in every corner of our culture.
但這類觀察立即帶給我們【一個問題:因為】在我們當前文化的每個角落,批評他人的信仰都屬禁忌。
But technology has 【a way of creating】 fresh moral 【imperatives】. Our technical advances in the art of war have finally rendered our religious differences—and 【hence our religious beliefs】—antithetical to our survival. We can no longer ignore the fact that billions of our neighbors believe in the metaphysics of martyrdom, or in the literal truth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可是科技【創造了】全新的道德【指令】。人類在戰爭藝術方面的技術如此精進,終於讓我們的宗教差異以及【伴隨的宗教信仰差異】危害到人類的生存。我們再也不能忽視這項事實:我們的鄰居中成億上萬的人都相信殉教的形而上學,或相信【他們聖書】表面字義所揭示的真理,
Consider the case of alchemy: it fascinated human beings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and yet anyone who seriously claims to be a practicing alchemist today will have disqualified himself for most positions of responsibility in our society. Faith-based religion 【must】 suffer the same slide into obsolescence.
以煉金術為例:它曾蠱惑人類一千多年,但在當今社會,任何人若鄭重自稱是一位煉金術士,將被認為不夠資格擔任絕大多數重要職務。同樣地,以信念為基礎的宗教【必將】落入歷史廢墟之中。
What is the alternative to 【religion as we know it】? As it turns out, this is the wrong question to ask. Chemistry was not an “alternative” to alchemy; it was a wholesale exchange of 【ignorance at its most rococo】 for genuine knowledge.
那麼【就我們所知,宗教】的替代品是什麼?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提問。化學並不是煉金術的「替代品」;它是【以極其精巧華麗的方式,把無知】整批置換成為真正的知識。
OF COURSE, people of faith 【fall】 on a continuum:
當然,秉持信仰的人們【可以分布】在一個連續帶上:
they imagine that the path to peace will be paved once each of us has learned to respect the 【unjustified】 beliefs of others.
他們想像,一旦每個人都學會尊重其他人【無法證實】的信仰,和平之路就能順利展開。
Many religious moderates have taken the 【apparent high road】 of pluralism, asserting the equal validity of all faiths,
許多宗教溫和派已經奉行了多元主義的【大道】,確信所有不同的信仰都同等有效,
As long as a Christian believes that only his baptized brethren will be saved on the Day of Judgment, he cannot possibly “respect” the beliefs of others, for he knows that the flames of hell have been stoked by 【these very ideas】 and await their adherents even now.
只要基督徒相信在最後審判日唯有自家受洗的弟兄們才能得到救贖,他就不可能「尊重」其他信仰,因為他知道地獄的火已被【他們那樣的想法】所激發,正等著焚燒其追隨者呢。
Muslims and Jews generally take the same arrogant view of their own enterprises and have spent millennia passionately reiterating the errors of other faiths. It should go without saying that 【these】 rival belief systems are all equally uncontaminated by evidence.
伊斯蘭教徒和猶太教徒通常也用同樣傲慢的態度只尊崇自己的信仰,並且幾千年來一直狂熱地重申其他信仰的錯誤。但無庸置疑地,這【兩種】相互對抗的信仰系統也都同樣缺乏證據。
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the road not taken分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受歡迎也被誤解最嚴重的詩:〈The Road Not Taken〉 - MPlus ...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的著名詩作〈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不同於其他詩,它 ... ... <看更多>
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the road not taken分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受歡迎也被誤解最嚴重的詩:〈The Road Not Taken〉 - MPlus ...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的著名詩作〈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不同於其他詩,它 ... ... <看更多>
the road not taken誤解 在 【ep 514】最受歡迎也被誤解最嚴重的詩:〈The Road Not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週一到週五英文一起讀#博啟英文@博啟英文Notes: 免費每日英文課:最受歡迎也被 誤解 最嚴重的詩:〈 The Road Not Taken 〉 by Robert Frost 多益/雅思/ ... ... <看更多>